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男人和女人是非常不同的(或者有一点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5 00: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性别差异和相似性可能令人困惑

性别差异的话题,或性别差异的缺乏,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攻击性和性行为上的性别差异是最广为人知的:很少有人对以下发现感到惊讶:男性更容易犯下暴力犯罪,或者女性通常对与不认识的人上床更有歧视(例如,Daly & Wilson, 1983;1988;Kenrick等,1990)。尽管这些差异很大,但对于从这些发现中究竟能得出什么结论,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有一种常见的误解促成了这些争论,但在我解释这种误解之前,让我先谈谈一个争议较小的性别差异。

倾向于和朋友对抗战斗和逃跑模式

泰勒和同事们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有可能通过“照料和交友”来应对压力

在2000年发表的一篇现在已经成为经典的论文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谢莉·泰勒(Shelley Taylor)和她的同事回顾了一些证据,证明著名的“战或逃”反应更多地是男性对压力的反应,而不是女性的反应。相反,泰勒提出,女性对压力的反应更有可能涉及她和同事们所称的“温柔和友好”反应。抚育是指保护女性自身和后代的行为,成为朋友是指加强她的社交网络的行为。

关于这种性别差异,我最喜欢的例子来自著名人类学家欧文·德沃尔(Irven DeVore)的一部经典电影。这部电影不是关于人类的,而是关于狒狒的。当捕食者出现时,狒狒群体中的雄性会站在一起面对捕食者。雄性有特别大的犬齿,除了一群狮子外,一群雄性有能力保护自己的队伍不受豹子和其他大多数危险食肉动物的伤害。另一方面,雌性则倾向于在社会群体中挤在一起,通常被它们的后代所包围。

尽管男性典型的战斗和逃跑反应与肾上腺素和睾丸素等激素有关,泰勒和她的同事们回顾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女性的抚育和交友反应可能与依恋/照顾系统、催产素、雌激素和内源性阿片类药物等激素有关。他们的论点是,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进化压力选择了这两种对威胁的不同主要反应。

当时都在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工作的发展心理学家戴维·格里(David Geary)和人类学家马克·弗林(Mark Flinn)发表了一篇对泰勒及其同事的《照料与交友》(tend and befriend)论文的回应。Geary和Flinn一致认为,从概念上区分“战斗还是逃跑”系统与“照料和交友”系统是有用的。与此同时,他们认为,这两种体系当然并不排斥一种性别和另一种性别。他们回顾了进化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理论和证据,这些理论和证据表明,人类男性也有可能被选中照顾他们的后代,并成为彼此的朋友(例如,为了与外部群体成员争斗)。他们进一步指出,女性也面临着相互竞争的选择压力。

泰勒和她的同事回应Geary和Flinn的分析,指出一些潜在的激素系统实际上是性别分化的。

粉色、蓝色和灰色:两性之间的界线几乎总是模糊的

关于“照料和交友”制度的交流对更广泛的性别差异问题具有指导意义。这是一场相对温和而合理的辩论,或许是因为说女性总体上比女性更合作、更有营养并没有太多的政治争议(正如我所说的,我意识到几乎任何关于性别差异的陈述都很容易变成冒犯性的东西)。但更多的争议已经包围了关于性别差异在侵略和性行为,特别是当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差异似乎是基于生物因素,普遍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甚至在一个广泛的其他动物物种(例如,戴利& Wilson, 1988)。

造成这些争议的一个因素是,从普遍的或基于生物学的性别差异的发现中得出的任何推断都具有明显的政治含义。例如,一些人认为,承认进化压力可能选择了男性更多的性别内竞争,意味着鼓励男性而不是女性在现代组织和政治团体中担任领导职位是很自然的。这种推理是自然主义谬论的一个例子,自然主义谬论是一种错误的概念,认为因为某物是“自然的”,所以它就是“好的”。通过观察“自然”过程包括癌症和黄蜂的寄生(黄蜂通过麻痹毛虫,然后在麻痹的身体内产卵,以此捕食毛虫),很容易看出这种推理的谬误。

但是,引起性别差异争议的另一个因素是:尽管男性和女性的形态(例如乳房和睾丸)存在一些生物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几乎是完全不连续的,但几乎没有什么行为是无法在两性中发现的。即使是像极端的身体暴力,在世界范围内,男性犯下的杀人案约占90%,但仍然有10%的杀人案是由女性犯下的。虽然男性通常更倾向于不受限制的性行为,但也有一些女性比一般男性更不受限制,还有一些男性比一般女性更受限制。

有些人把存在重叠的分布作为反对涉及生物因素的证据,但这是一个逻辑错误。一些女性的身体比男性的平均身高高,反之亦然,但这并不能否定导致平均身高差异的生物学因素。

所以,重要的是要抵制诱惑,不要去听关于女性和男性心理差异的发现,然后得出结论,这种说法指的是每一个男性和每一个女性。

参考:

Daly, M., & Wilson, M. (1983). Sex, evolution, and behavior. Boston: Willard Grant Press.

Daly, M., & Wilson, M. (1988).  Homicide.  New York: Aldine deGruyter

Geary, D. C., & Flinn, M. V. (2002). Sex differences in behavioral and hormonal response to social threat: commentary on Taylor et al. (2000), Psychological Review, 109, 745-750

Kenrick, D.T., Sadalla, E.K., Groth, G., & Trost, M.R. (1990). Evolution, traits, and the stages of human courtship: Qualifying the parental investment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8, 97-116.

Taylor, S. E., Klein, L. C., Lewis, B. P., Gruenewald, T. L., Gurung, R. A., & Updegraff, J. A. (2000). Biobehavioral responses to stress in females: tend-and-befriend, not fight-or-flight. Psychological review, 107, 411-429

Taylor, S. E., Lewis, B. P., Gruenewald, T. L., Gurung, R. A., Updegraff, J. A., & Klein, L. C. (2002). Sex differences in bio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hreat: Reply to Geary and Flinn (2002).  Psychological Review, 109, 751-7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心理迷与你快乐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加入微信群

服务时间:9:00-16:00

站长微信

← 微信

← QQ

Copyright © 2000-2024 心理迷 Powered by xlm.net ( 粤ICP备2021129462号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