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危机中的灵活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4 0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几天,我们被关于如何在COVID-19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保持健康的建议淹没了。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提示和建议,从你小时候学到的技能,到来自雇主、健康组织和新闻报道的令人焦虑的电话: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旅行。不要参加大型聚会。在家里收集至少两周的不易腐烂的食物。这些都是具体准备工作的例子,我们许多人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执行这些准备工作,以应对围绕这一病毒迅速蔓延的日益严重的全球警报。

然而,很大一部分应急准备工作完全被忽视了。做好准备不仅意味着要有足够的水或药物来度过几周的隔离期,我们还需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错误信息扩散的范围从惊慌失措的反应的人争吵厕纸卷在now-viral视频政客们指责媒体加剧恐慌,很难遵循这些事件而不感到深深的困惑和焦虑是世界上发生了什么。随着人们收到越来越令人不安的消息,越来越清楚的是,心理准备是每个人都可以受益的东西。但是做好心理准备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磨练的关键技能是灵活性。

拥有灵活性是指当新的或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时,能够转换视角和行动。这种技能——或者说是一套技能——使我们能够更容易地适应其他有压力和困难的情况,而不会长时间不知所措。我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了这一技巧,当我们处理最后一分钟的日程变化时,当孩子生病在家时,改变我们的工作时间,当生活转变时,重新调整优先级,等等。然而,这种迅速演变的流行病的规模——现在全世界大约有3亿学生来自学校、整个城市、县和国家——要求我们现在就灵活地思考和行动。在未来的几天、几周、几个月里,许多人的生活将被严重打乱——他们将面临更多的学校停课、在家工作的要求或命令,或者突然需要照顾家人和社区成员。保持和改善一个灵活的心态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能,我们要想清楚和彻底地思考,作为陷入绝望和慢性焦虑的替代选择。

对我们来说,坚持“像往常一样生活”的刻板假设是有害的。我们的习惯和期望正在改变。在家里和孩子呆几天是每个父母都知道的一种干扰。但像香港、韩国、现在的意大利等地所发生的那样,在家里待上几周甚至几个月,就是另一回事了。必须找到新的安排,以便家庭能够忍受那么多的“团聚”,特别是对于渴望与朋友在一起的青少年而言。我所在的大学刚刚宣布,它不希望学生放春假回来。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人必须找到新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他们必须要有灵活性才能让它起作用。缺乏灵活性,包括顽固地否认重要的现实,会导致伤害我们的朋友、家人和社区。例如,已经有被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打破隔离,参加舞会和社交活动,使数百人处于危险之中。许多人都在冒险,因为官员们浪费了关键的几周时间来建立一个快速检测系统。

灵活的思维,像许多其他的社交情绪能力一样,是可以练习和提高的。现在,我们发现自己旅行的次数少了,甚至被限制在家里,我们可以试着转向。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因为我们需要分散注意力和大大小小的目标。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并实践灵活的调整意识和准备的方式。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中,灵活性和其他执行功能已被证明会随着正念、瑜伽、有氧运动和放松等活动而增强。选择一个你还没有参与的活动。让成年人更容易适应这个新现实的其他方法包括考虑和接受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鼓励从外部视角看待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挑战之前持有的信念——我们都可以开始练习的创造性或发散性思维的组成部分。

在恐惧的时候保持灵活是困难的,人们经常退回到生存模式,僵化,在面对可怕的情况时退回到可靠的行为。许多这种仪式性的行为可以在焦虑和抑郁症的症状中看到。缺乏灵活性通常被认为是健康的一个关键方面的不足,而且有证据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与他灵活的能力有关。所以,把灵活性想象成一种抗焦虑的药物——一种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可能性而不是缺陷上的药物(比如失去行动的自由)。

如果我们呆在家里几天或几周,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时间——一种我们通常没有的商品。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发现,我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例如,我们可以开始与失去联系的朋友交往,开始参加在线社区论坛,找时间锻炼,培养新的爱好,整理我们的生活空间,或者花更多的时间与我们的伴侣和孩子在一起。

总之,建议是,不仅要关注损失,还要关注那些能让大脑更有弹性的机会。人们在困难时期聚在一起。我们可以将挫折、愤怒和焦虑转化为创造力、创新和对人际关系的关心。深入我们自己,并向他人伸出援手,是不让我们的焦虑变得僵硬的方法,而是要利用这一历史性时刻灵活地演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心理迷与你快乐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加入微信群

服务时间:9:00-16:00

站长微信

← 微信

← QQ

Copyright © 2000-2024 心理迷 Powered by xlm.net ( 粤ICP备2021129462号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