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神圣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3 01: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崇高和神圣的追求能在多大程度上服务于世俗和庸俗的动机

乔丹·穆恩(Jordan Moon)在爱达荷州一个虔诚的摩门教社区的摩门教家庭中长大,之后开始了传统的摩门教使命。之后,他进入了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爱达荷校区,那里有严格的行为准则,不仅禁止饮酒,甚至禁止留胡子。在那里,乔丹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学生,甚至发表了一篇关于道德判断心理学的论文。

从杨百翰大学毕业后,乔丹(他现在留着长胡子,偶尔还喜欢喝点啤酒)来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我的同事亚当·科恩(Adam Cohen)一起研究宗教心理学。虽然乔丹刚完成研究生学业,但他已经在一些著名的期刊上发表了几篇论文,使自己名声大噪。最近发表在《心理科学最新方向》上的一篇乔丹的论文,标题颇具煽动性:“没有什么是神圣的:宗教、性和生殖策略。”

这篇论文认为,人们经常用深奥的超自然和精神观念来思考宗教:“关于永恒的来生、不朽的善恶之战、超越肉体和对神的虔诚的观念。”那些对宗教心理学感兴趣的人也研究了那些旨在“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性和自私的隐喻性阴沟中提升出来,使之走向充满意义、沉思和社区服务的生活”的仪式。

但这篇论文的论点是,也许那些崇高神圣的宗教信仰和行为常常是为自私和性的动机服务的。根据这一观点,宗教可能是人们首选的生育策略的工具。

是宗教导致了一夫一妻制,还是一夫一妻制的人们选择信教?

社会学家传统上认为,一个人的宗教教养是他性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决定因素。大多数宗教确实有严格的规定,禁止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甚至私人的情爱想法。我还在上天主教学校的时候,青春期的荷尔蒙粗暴地扰乱了我童年的纯真,我还记得,当我在当地报摊上看到色情杂志的挑衅性封面时,我对自己的罪恶欲望感到强烈的内疚感。一个常规的礼拜六仪式是在圣约瑟夫天主教堂的忏悔室外排队,等待麦克纳马拉神父对那些邪恶思想的赦免,条件是我念五遍“我们的父亲”和十遍“万福玛利亚”作为赎罪。

但杰森·维登(Jason Weeden)的一些分析表明,一个人对性的态度不是由宗教决定的,而是由因果关系的箭头指向相反的方向。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的性策略似乎决定了他们对宗教的承诺程度。倾向于一夫一妻制的人选择信教,因为传统宗教支持家庭生活方式,反对乱交。从丈夫和妻子的角度来看,滥交给家庭生活带来了问题。如果当地社会存在大量的性乱交,那么丈夫(以及他们的资源)可能很容易被诱惑而远离作为父亲和家庭的责任。

毕竟,男人是出了名的容易相处,数据显示,男人一夜情的门槛非常低,例如(Clark & Hatfield;Li & Kenrick, Kenrick等,1990;1993)。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男人,不管已婚与否,都不希望乱交呢?Weeden将此与父亲的不确定性联系起来:一个已婚男人在他的后代身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在一个完全混乱的社会里,他的女性伴侣的孩子可能不是他的几率会更高。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对性行为有严格的限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要等过了青春期很多年才能安定下来,因为他们在上大学和研究生时要推迟10年才能成家。这些人不希望强烈禁止婚前性和避孕,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们需要保持独身多年,和完全压抑自己post-pubertal性冲动,直到他们得到他们的博士,医学博士,或法律学位,然后再等一段时间,直到他们找到的伴侣安定下来。Weeden认为,宗教和生育策略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宗教右翼和非宗教学术精英之间激烈的道德冲突。

一些大型数据集现在提供的结果与生殖宗教的观点一致,表明人们偏好的交配策略强烈影响他们对宗教的吸引力,或排斥。Weeden发现,如果你控制人们对性的态度,宗教信仰和其他道德态度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就会降低。另一位著名的宗教心理学专家麦克·麦卡洛(Mike McCullough)发现,许多人往往在有孩子的时候变得特别虔诚,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不那么虔诚。

生育虔诚模式有助于解决另一个逻辑难题。人们通常认为男人利用宗教信仰来控制女人的性欲。但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信奉宗教呢?当人们考虑到,由于女性对后代的初始投入本质上更高,她们不太可能从不受性限制的策略中受益,而如果男性的不受限制的倾向得到控制,她们更有可能从中受益,这就不那么令人费解了。从这个角度看,女性可能是主动选择宗教,而不是被动地被宗教奴役。

反无神论的偏见可能与反乱交的偏见有关

乔丹·穆恩(Jordan Moon)为另一部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论对无神论者的偏见》(on the prejudice against atheists)做出了贡献。人们真的不相信无神论者。不仅仅是宗教人士信任与他们有共同信仰的人;比起无神论者,他们更相信其他宗教的人。即使无神论者自己也比其他无神论者更相信宗教人士(Gervais, 2013)。

莫恩和他的同事们一致表明,人们更信任有宗教信仰的人,而非无宗教信仰的人。然而,他们做了一项聪明的研究,他们不仅给法官提供有关某人的宗教信仰的信息,还提供了他们的交配策略。结果表明,如果你知道一个无神论者恰好也是一个忠诚的一夫一妻者,你会更信任那个人,而不是一个非一夫一妻者。这些发现表明,对无神论者的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他们的交配策略的假设造成的(Moon, Krems, & Cohen, 2018)。

站在阴沟里仰望星空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奥斯卡 王尔德

从进化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涉及到在阴沟里游荡,仔细审视人性的阴暗面。探究宗教和性之间的联系似乎不太合适。但进化心理学家深入探讨这些主题的一个有一只眼睛在星星,试图整合我们学习好,坏,和人性的丑陋的方面我们知道好的,坏的,和其他动物物种的有时令人震惊的行为,从华丽的孔雀叫鬣狗。

是的,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都与生殖有关。我的学生和其他进化心理学家已经做了研究,将低层次的生殖动机与慈善、艺术创造力、自我实现,甚至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联系起来(Kenrick, 2010;Griskevicius等人,2006;2007;Krems, Neel, & Kenrick, 2017)。但是,理解这些崇高的人类追求如何与自然世界的其余部分相联系,并不会削弱它们,就像理解孔雀的炫耀或隐士画眉的美妙歌声一样。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对于人类来说,成功的生殖不仅仅是性的问题(看看是什么让我们更有动力?)性还是家庭价值观?

我们祖先的繁衍成功不仅依赖于找到一个伴侣,还依赖于与那个伴侣保持长期的关系,照顾他们的孩子,发展一个朋友和亲戚的网络来互相保护和帮助,赢得那些朋友和亲戚的尊重和信任。宗教与人类的每一个基本目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Gervais, W. M. (2013). In godlessness we distrust: Using social psychology to solve the puzzle of anti-atheist prejudice. Social &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7, 366–377

Gladden, P. R., Welch, J., Figueredo, A. J., & Jacobs, W. J. (2009). Moral intuitions and religiosity as spuriously correlated life history trait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7, 167–184

Griskevicius, V., Cialdini, R.B., & Kenrick, D.T. (2006). Peacocks, Picasso, and parental investment: The effects of romantic motives on creativ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1, 63-76

Griskevicius, V., Tybur, J.M., Sundie, J.M., Cialdini, R.B., Miller, G.F., & Kenrick, D.T. (2007). Blatant benevolence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When romantic motives elicit strategic costly sign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3, 85-102

Hall, D. L., Cohen, A. B., Meyer, K. K., Varley, A. H., & Brewer, G. A. (2015). Costly signaling increases trust, even across religious affilia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 1368–1376

Kenrick, D.T. (2011).  Sex, murder,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A psychologist investigates how evolution, cognition, and complexity are revolutionizing our view of human nature.  New York: Basic Books

Krems, J. A., Kenrick, D. T., & Neel, R. (2017). Individual Perceptions of Self-Actualization: What Functional Motives Are Linked to Fulfilling One’s Full Potentia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3(9), 1337-1352

McCullough, M. E., Enders, C. K., Brion, S. L., & Jain, A. R. (2005).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development in adulthood: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religion and rational choi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9, 78–89

Moon, J. W., Krems, J. A., & Cohen, A. B. (2018). Religious people are trusted because they are viewed as slow life-history strategis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 947–960

Moon, J.W., Krems, J.A., Cohen, A.B., & Kenrick, D.T. (2019).  Is nothing sacred? Religion, sex, and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8 (4), 361-365

Weeden, J., Cohen, A. B., & Kenrick, D. T. (2008). Religious attendance as reproductive support. Evolution & Human Behavior, 29, 327–3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心理迷与你快乐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加入微信群

服务时间:9:00-16:00

站长微信

← 微信

← QQ

Copyright © 2000-2024 心理迷 Powered by xlm.net ( 粤ICP备2021129462号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